“时间太瘦,指缝太宽”,这一晃,时光的年轮已经匆匆碾过10圈。十年光景,天福蹒跚学步,踏石留印,劳其筋骨,负重前行。经过10年的磨砺,天福步步为营迈入转折之年,生产经营渐入佳境。综合能耗优于国家标准,长周期高负荷安全稳定运行创行业之最,连续三年获得“壳牌”全球最佳运行奖,经济运行指标领先同类企业,获得了58项国家专利和"创新型企业"称号。经济寒冬中,连续实现盈利。
回首成长的历程,倍感五味杂陈,思绪万千。作为一个深度参与天福艰难创业的老员工,深深地感受到一种蚂蚁般的精神支撑我们,造就了今天的必然。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镜头(一)
将时针回拨至2012年1月19日的夜晚,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此时,天福正遭遇煤气化装置成功投料开车以来的巨大考验,磨煤单元发生严重堵煤,所磨煤粉只能坚持气化炉最低负荷运行六个小时,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显示屏上粉煤供应量一次次刷出新低,即将面临气化炉停车的危险,对于一个生产连续性极强的企业,停车就意味着巨大损失。紧急情况下,公司领导班子果断决策,科学组织、靠前指挥、迅速行动,向全体天福员工发出号令,“突击气化炉煤仓清堵,全力确保生产稳定运行”。号令竞相走告,传遍天福的每一个角落,时至凌晨,电话中急切而又坚定的话语,仿佛传来了天福的冲锋号,在温暖的被窝中挺身而起、在家人的交谈中转身飞奔、在孩子的眷念中火速前行,号令所到之处,天福儿女无不百感交集,第一时间赶到煤气化现场,在公司的统一指挥下,立即投入到紧急突击任务中,6人一组、7人一队,轮番有序上阵,摇晃的脚手架上,只见那伟岸的背影手拿大锤,奋力敲打,齐声的口号响彻夜空,4个煤仓布满了天福钢铁般的战士,那一刻,沉闷的铁锤击打声犹如天籁之音,沁人心脾、振奋人心。就在全体参战将士即将筋疲力尽的时刻,正泰化建的人来了,滕氏保运的人来了,天福服务公司的人来了、合江城环的人来了,河南新纪元、上海比扬、浙江佳隆的人也来了,所有战斗在天福战场上的人们都来了,队伍不断壮大,聚集在现场的人越来越多,远远望去,一顶顶小红帽在那昏暗的环境下默默地忙碌着,看到那一幅感人的画面,公司领导矗立在寒风眼噙热泪,一股暖流从胸中油然而生。
镜头(二)
2013年8月上旬的一天中午,烈日当空,“斗提机故障,马上人工排渣!”园区供热中心控制室里传来向操作人员下的紧促简洁的指令,话音刚落,后排现场操作人员立即起身飞奔至现场,两人一组,奔向各自负责的锅炉
战斗开始,只见钢花飞舞,尘土飞扬,热汗湿透了衣服,斗提机被摘了“帽子”,解开了衣裳。8点20分,会战的重头戏——吊出链条开始了,由于东南风将疏水箱的闪蒸汽的吹拂,将厂房笼罩,吊车与厂房中间出现了一道雾墙,吊车师傅根本看不清楚30多米高处指挥人员的手势,对讲机中传出“往右边
与此同时开始战斗的另一支队伍——青年突击队,这支队伍是各部门以党支部为单位,在自身人员紧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共抽出14人与热电员工、技术员及外围协作单位人员等30余人组成的突击队。由于三台锅炉高负荷运行,运行中需要连续排渣,每小时排渣量约6吨,突击工作从7:00开始,一支车队连续不断的将渣从一级输渣皮带上转入手推车里、然后转运至渣场,“兄弟,你歇一会,我先来”、“兄弟,把车给我,你先喝口水”、“兄弟,小心撞着”“兄弟,你的口罩该换一下了”……这些话语在现场一次次的传来,每一个人都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干,争先恐后,唯恐自己干少了,有的手都磨起了水泡;有的脚被手推车挂伤了……,仍然坚持工作,不是热电的,把自己当作热电人,不是天福的,也把自己当作天福人,那场景——感人、感动、让人敬佩。公司领导在现场看到排热渣的情景,感叹说:“当年淮海战役是根据地的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天福的长周期是员工用手推车推出来的”。而此时的抢修机会,是这支突击队用双手推出来的、用汗水淌出来的。
时钟指向10点钟,所有应该更换的东西已经全部拆卸完毕,上下链轮运回水晶项目部进行下一步分解组装。
12时10分,午饭送至现场,车间组织人员,将两队人分别分成两批进餐,人歇工作不歇,马不停蹄,第一批吃完午饭的“将士”们又争相进入阵地,13时35分吊装组把第一条新上岗宛如“红色巨龙”的链条稳稳地送上它的岗位。排渣人员也源源不断地将渣运至渣场,保证锅炉正常运行。下午饿了,吃一盒方便面,继续工作。19时10分主体工程安装完毕,此时,很多人已经开始出现体力不支,又饿又累,但是为了能多干一点,他们一直坚持到接替人员到来后才吃晚饭。20时20分,控制室对讲机中传出“链条更换完毕,通知送电调试”、“收到”“斗提机抢已送电,可以调试”。经过半个小时的调试运行,未发现异常,可以投入使用。21时,战斗在整整持续了14小时后结束。
回顾这场战役,事前充分的思想动员和物资准备,缜密的思考,精心的布置,合理的分工,科学有效的管理,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各个工种协同作战,相互支持配合,同心携手共创斗提机大检修合作典范,比预计时间提前了近10个小时。
镜头(三)
早上6点,正泰公司维保人员与氨醇醚车间技术员准时达到现场,拆开R15401人孔,为更换硫保护剂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面对8点要具备更换硫保护剂条件的时间节点及人孔螺栓锈蚀严重无法松动等问题,正泰维保人员先是轮番上阵、马不停蹄的打螺栓,衣服湿透了,手膀无力了,仍一边甩锤一边口中不停的喊着“就不信打不动你”,不停的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通过正泰维保人员的不懈努力,成功打下了11颗严重锈蚀的螺栓,最后对变形严重的3颗螺栓利用氧气切割,按时满足更换条件。
8点,来自公司生产部、氨醇醚车间、装备部、安全环保部、正泰公司天福项目部、机关后勤部门的员工共20余人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成立突击队聚集在一起展开了一场硫保护剂更换攻坚战,各项工作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有序展开,陈忠阳负责外部协调、邓成文负责安全等等,人员分工明确,现场繁忙有序,每个人都信心饱满、激情昂扬、全副武装。
8:20分,人孔打开,一股热气从塔内冒出,在检查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总经理李华第一个穿上个人防护用具,他说我进去给你们试试温度,然后冒着高温进入塔内开始卸出瓷球,随后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匡正扬、蔡林、罗志杰、张学明,后勤职能部门领导王江陵、邹兴华等也纷纷进入塔内卸出内部瓷球。由于塔内温度高、粉尘大,作业环境十分恶劣,参加更换硫保护剂的参战人员早已做好准备,轮换进塔作业,轮番上阵,出来时衣服早已湿透、粉尘沾满全身,并相互鼓劲,交流经验,传授心得。设备外人员也是十分繁忙,提桶的、装袋的、拉绳的,他们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已经忘记了周围的环境中的粉尘,有时口罩掉了都没有发现。
8:50分,顶部瓷球卸完,旧硫保护剂从卸料管排出,随后作业人员分成两组,一组清理已卸出的旧硫保护剂,一组进入塔内卸出底部瓷球、清洁设备,突击队员凭感觉用氮气吹扫反应器内积灰,清理过程中,像这样的对话至今仍回荡在脑中:“上来休息会,你已经连续作业1个多小时了”,“我还行,再坚持坚持,换人太耽搁时间”。而顶部人员面对吹出的大量粉尘,静静地坐在设备口紧紧拉着手中绳子,并不时与内部人员通话,保证内部人员安全,作业人员瞬间由黄皮肤变成了黑皮肤,就这样队员们轮换作业、轮换吃饭,抢时间、促进度,连续作战,最后于13:30分完成设备清理,具备装填条件,较计划提前2小时。
13:50分,经设备检测人员对塔内检测合格后,开始了紧张的硫保护剂填装工作。两名队员穿好连体服和佩戴长管式空气呼吸器进入硫保护器塔内,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塔内要求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布袋出口,将硫保护剂均匀撒开,控制硫保护剂自由下落高度低于
本次卸装硫保护剂共40吨,完成催化剂桶搬运856次,突击任务在原计划12小时完成的基础上只用了9个小时,为甲醇装置恢复开车节约了3小时。
感悟
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天福的艰难创业进程中,争分夺秒,众志成城的壮丽场景又何止这些?建厂初期热电烘炉、干煤棚自燃的抢险、气化炉堵渣的清理、循环水泄漏抢险等等,都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但每一次身临其中,每一位参战将士都宛如一只小小的蚂蚁,担当起超过自己体量数倍的重任,在统一号令下分工合作,积极交流,大家不争功,不抢功,无限忠诚于自己的团队。
天福负重前行十余载,是勤劳、合作、不放弃的“蚂蚁精神”,迎来了企业转折、厚积薄发、全面发展的希望。我们需要蚂蚁精神,我们将传承蚂蚁精神!(汪建华张远航 秦登发 罗子明)